随便写写 /
品味和口味是个人的
观点和看法不要轻易评判
尝试交流与商榷
不要随意讥讽古人
与人为善


登堂入室 - Dans la maison


法国电影中总会融入许多文学的元素。


法国人总是絮絮叨叨的,将所读过的书转化为日常的辛辣语言,作为幽默的载体,作为讽刺的利器,作为暗喻的线索。


《登堂入室》将文学与电影的结合玩到极致。文学是虚构的,却又是以电影中拍摄的真实生活为原型的,可电影本身也是虚构的。虚拟与现实中,阅读者与观影者都满足了窥私欲。


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最有意思的一条线,也是需要细心挖掘的一条线。老师吉尔曼熟知写作的技巧与方法,懂得打磨文本与设置结构,知道如何调动读者的情绪,可惜的是,他没有写作天赋。


可能这也是他对天赋型写作者无法抵抗的原因。受年龄和阅历局限的学生克劳德,反而能凭借纯粹的直觉创作出吸引人的内容,但他需要“入侵”他人的生活才能完成写作素材的积累,才能让他在单调重复的个人生活中激发出想象空间,他变成一个“危险”的“观察者”,同时也将自身游离于“伦理”的边界中。


吉尔曼没有意识到的是,他对这个学生的渴望。这种渴望凝结了对与生俱来的羡慕与嫉妒,对求而不得的郁郁寡欢。他借学生之手抒发创作欲,借学生之眼满足偷窥欲望,那无法宣之于口的内心私密,像被人开启了阀门,野兽从深处冲破枷锁,却一步步将吉尔曼拉扯入莫名的恐惧——一个连犯罪都不自知的泥沼中。


他更没有意识到的是,这个学生会脱离他的掌控,甚至反过来将他控制。克劳德用亦真亦假的内容映射老师的个人生活:他与妻子貌合神离,他视艺术为狗粪,他为性与道德伦理的相背感而兴奋。克劳德将这种中产阶级的麻木和焦虑细细地刻画,吉尔曼自以为这击中了他内心深处的狂野,殊不知是对他愚蠢的极尽嘲讽。


克劳德用摧毁式的手法诱导老师一点点进入他的小圈套,最终当老师一无所有,他们才能终于开展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创作,肆无忌惮地设想他人的生活,再把真实放入虚构的楔子里,用一次次的登堂入室催熟伟大文学。


这其中,克劳德对老师的渴望是隐秘的。这可能并非是爱慕,也可能不是我们以为的那种特殊感情。只是,他们的欲望有共通之处,学生将指涉的对象和故事置于老师的评价体系中,两人争锋相对地填入创作灵感。克劳德知道不是故事让老师欲罢不能,是老师能在故事里指点江山,每一次笔法的改写,都能左右人物的命运走向。


将克劳德在这个创作文学中的故事放入整个电影情节中使得情况更加复杂,他目睹了一个小生命因结合而诞生的过程,他甚至还触发了另一个男孩的自杀念头。是老师引他深陷其中,以至于他需要处理是要成为这个故事中的主角,还是以旁观者介入不改变故事的发展脉络。


而最后,吉尔曼将这种“登堂入室”带入了自己的家中。oh,你会想,这到底是谁的故事?是老师无意中自己讲述的故事,还是将生活灵感融入进了创作指导中? 


登堂之前,要打开一扇扇门,一层接一层剥开故事外壳。但片尾导演展示的是一扇扇窗,无需打开,就已各有千秋,一堂生动的写作课就从这些窗中开始。

评论(1)
热度(22)

© 五十七分糖 | Powered by LOFTER